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

热门搜索: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

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
汽车质押贷款

大盛天险洞村村民王方权:扶贫搬迁圆了我的“安居致富梦”

2014-2-28 10:29| 发布者: 两路崽儿| 查看: 1180| 评论: 0

摘要: 渝北网讯 “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……”2月21日,45岁的王方权吃完早饭,哼着歌曲,高高兴兴地“上班”去了。 “家门口上班,每个月领工资,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。”王方权笑着说。自从山上搬到山下之后 ...

    渝北网讯 “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……”2月21日,45岁的王方权吃完早饭,哼着歌曲,高高兴兴地“上班”去了。

    “家门口上班,每个月领工资,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。”王方权笑着说。自从山上搬到山下之后,他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。

    过去:住缺水缺电的茅草房

    “以前总是愁眉苦脸,哪有啥子心情唱歌哟。”对于王方权而言,时不时哼两段小曲,是搬到现在的居住点才有的事。王方权是大盛天险洞村村民,祖祖辈辈都住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,由于交通不便,缺乏产业支撑,当地的农民几乎都是靠传统农业为生,在搬到新的居民点之前,王方权家里的生活一直比较艰难,田地里的收成仅仅够糊口,买件新衣服都得仔细盘算。

    “以前的生活简直跟现在没法比。”回忆起往事来王方权直叹气。

    “我们全家人很多年都生活在缺水缺电的茅草房里。”王方权回忆,家里虽然拉了电线,但电压不稳,停电是常事,而最让他揪心的是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,通常是外面下大雨,里面下小雨,锅碗瓢盆都上阵接漏雨。每到梅雨季节,日子更是特别难过,房子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霉味。

    王方权说,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自己家里收入太差,除了传统的农业之外,几乎没什么赚钱的门道,想要改善居住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另一方面,也是受限于交通,村里即便是条件相对较好的邻居,苦于建筑材料运输成本太高,也不得不放弃修建新房的打算。

    “高山上的生活用‘交通基本靠走、通信基本靠吼’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。”王方权说,当时,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房子,喝上自来水。而这也是山上大部分村民的梦想。不过,这样的事,也只能想想,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,搬迁谈何容易。

    现在:住上了新房找到了工作

    然而,2006年,王方权的梦想却以一种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方式实现了。受益于我区的扶贫搬迁项目,王方权在政府及各方的帮助下,全家人搬迁到了海拔较低的平坝上,住进了一楼一底的新房。王方权的新家紧邻公路边,交通十分便利。“以前从来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。”说起现在的家,王方权很兴奋:搬下来之后,才发现山上山下的生活“两重天”。

    “在山上的时候,家里用的水都得跑到很远的地方一桶一桶挑回来。现在,拧开水龙头,想用多少有多少,洗衣做饭都方便了。”王方权向记者介绍,“不仅仅生活方便了,交通更是便利,以前赶个场要走上半天,现在出门可以乘车,几分钟就到了镇上。”

    “我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,早上四五点就起床,打着火把走山路上学了。”王方权说,儿子现在正在上幼儿园,1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,很方便。

    生活条件好了,家里的收入也开始增加。由于天险洞村特有的自然优势,加上搬迁后,交通便利了,吸引了一些企业到村里建蔬菜、水果种植基地。产业的发展带领着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。王方权在当地的蔬菜种植企业内找到了工作。

    “家门口上班,每月轻轻松松就能赚两千多元。”王方权说,“在这里工作很轻松,也不费力,既能照顾家里老小,又能赚到钱。除了在这工作,我自己还种了一亩多地的蔬菜,每年所有的收入加起来,除了一家人的开销,还能剩下一万多元。现在一个人的收入比以前全家人的收入多几倍。”

    “环境好,交通又方便,这几年,到我们这里来耍的城里人很多。”谈及未来的生活,王方权很有信心,他准备今年努点力,多攒点钱,开个农家乐,发展乡村旅游

    本报记者 曹丽华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文热点

读排行

重庆防诈骗广告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