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

热门搜索: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

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
汽车质押贷款

2016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2017-3-3 21:18| 发布者: 渝北热线| 查看: 1127| 评论: 0|来自: 重庆渝北网

摘要:   2016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2016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渝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...

  2016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  2016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渝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,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、结构向好的态势,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发展良好开局。

  一、综合

 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60.25万人,较上年增加5.16万人,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8.58万人,城镇化率80.24%,较上年提高0.78个百分点。年末户籍总人口125.16万人,较上年增加4.15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89.08万人,较上年增加6.30万人;农业人口36.08万人,较上年减少2.15万人。户籍人口中,男性人口62.71万人,女性人口62.45万人,人口性别比为100.4(以女性为100),较上年缩小0.3。全年出生人口17272人,死亡人口6105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9.07‰。

 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3.35亿元,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,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.0%。分三次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8.43亿元,增长2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739.06亿元,增长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525.86亿元,增长14.9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.20:57.14:40.66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029元,较上年增加3890元。

 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,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.3%,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.2 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,分别达57.2%和5.7 个百分点。

  就业*形势总体稳定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.5 万人,较计划目标超出2 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523 人,同比增长13.8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8%的目标之内,为1.91%。

 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。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#86953 户(其中:内资企业40743 户、外资企业465 户、个体工商户45493 户),同比增长14.2%。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6971 户(其中:企业8308 户、个体8663 户)。

  二、农业

  全区聚焦产业升级,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,努力打造临空都市农业示范区,取得明显成效,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上升发展态势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.24亿元,较上年增加3.97亿元。

 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。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6.25万亩,总产量20.11万吨,亩产达357.52公斤,较上年增加9.25公斤/亩。蔬菜水果产量平稳增长,全区蔬菜总产量40.40万吨,同比增长3.3%;水果总产量14.61万吨,增长4.9%。生猪出栏量有所减少,出栏26.24万头,同比下降3.9%。家禽出栏保持平稳,出栏819.98万只,增长1.6%。

  特色高效农业*发展强势推进。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252个。全年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基地1.05万亩,其中中药材5180亩、蓝莓2300亩、休闲渔业基地2010亩。

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工业生产增速回落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0.7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.7%,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0.3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.2%,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.0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339.89亿元,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364.04亿元、2975.84亿元,轻重工业比例为1:8.17。

  分支撑行业看,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030.42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.8%;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661.02亿元,增长9.5%,增速较上年加快31.2个百分点;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01.28亿元,增长2.8%。

  企业效益不断改善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4.41亿元,同比增长4.6%,增速较上年加快4.7个百分点;实现利税总额563.22亿元,增长5.3%;实现利润总额363.91亿元,增长4.7%;产品销售率达99.5%,较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。

  建筑业持续向好发展。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.3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.8%,为近4年年度最快增速,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.8%。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54.14亿元,同比下降4.7%;在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34.78亿元,增长12.8%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得益于跨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,区属平台开发建设稳步推进,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8.22亿元,同比增长14.1%,投资总额继续领跑全市。其中: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3.21亿元,增长22.2%;工业投资199.73亿元,增长15.9%,增速较上年加快5.6个百分点;房地产开发投资651.18亿元,增长17.2%,增速较上年加快10.6个百分点,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.2%。

  全区重点项目#建设推进顺利,南北大道、重庆八中、李家花园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,“自来水村村通”、“硬化路村村通”基本实现,仙桃国际数据谷、创新经济走廊、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加速,共完成投资341 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5.9%,开工率达86.8%。分类别看:基础设施类投资140 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7%;社会事业类投资68 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7%;产业类投资52 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1%;城市综合体投资82 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7%。

  全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#分配管理力度,努力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水平,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。全区新开工公租房建筑面积20.00万平方米,新增安置房建成面积16.80 万平方米,配租公租房5640 户。

  五、国内贸易

  两路空港商圈加快扩容升级,太平洋森活广场开工建设,新光天地购物中心主体完工,全区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,消费品市场持续向好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.11 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增速较上年加快2.0 个百分点。实现商品销售额1866.73 亿元,增长21.0%,增速较上年加快7.0 个百分点,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商品销售额1530.04 亿元,增长36.8%;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87.10 亿元,增长16.5%。

  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看,全区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,吃、穿类商品消费增长23.0%。住房相关消费增长稳定,家具类增长9.0%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.6%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,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迅猛,增速达361.3%。汽车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需求旺盛,分别增长11.2%、5.4%。

  六、对外经济

  实际利用内外资增速放缓。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61个。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1.49亿美元,同比下降23.2%。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02.56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实际利用内资1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53个,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21个,利用内资547.70亿元,增长5.2%。

  外贸经济形势依然严峻。受全球加工贸易低位运行等不利因素影响,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69.17亿美元,同比下降30.9%,其中出口102.17亿美元、下降41.2%,进口67.01亿美元、下降5.5%。

  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
 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698万人,同比增长6.5%;货物运输量3522万吨,增长2.8%。其中公路客运1550万人,同比下降2.6%;公路货运2841万吨,增长0.8%*。空港吞吐旅客3588.88万人、增长10.8%,吞吐货物36.11万吨、增长13.3%。

 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。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2.45亿元,同比增长26.4%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、移动电话用户、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2.29万户、129.07万户和38.58万户。

  乡村旅游和都市旅游发展同步推进,实现了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41.94万人次,同比增长13.3%,实现旅游收入70.04亿元,增长15.2%。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6.79万人次、过夜游客991.85万人次,同比分别增长11.0%、10.0%。

  八、财政、金融

 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。全年渝北区全域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.97亿元,其中税收收入143.60亿元。渝北自主板块(不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)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.27亿元,同比增长11.7%,其中增值税、营业税、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共完成19.84亿元,增长17.0%,对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5.6%;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7.89亿元,同比下降1.9%,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力度继续加大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.83亿元,增长20.3%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.94亿元,增长15.2%,公共安全支出11.25亿元,增长11.6%。

  传统金融业市场进一步扩大,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127.26亿元,同比增长16.3%,其中住户存款1166.91亿元、增长10.4%。贷款余额达3835.79亿元,增长16.9%,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580.10 亿元、增长16.9%。

  年末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62 家,较上年增加2 家,其中一级分行3 家,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59 家;证券机构19 家,较上年增加1 家;保险机构17 家,其中一级分公司1 家,二级支公司16 家;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20 家,较上年增加25 家,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8 家,股权投资公司90 家#。

  九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

  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优化升级。全年新建成排水管道28 公里,新增停车位2 万个,城区停车位总量突破20 万个。年末全区铺装道路面积达1668 万平方米,路灯28411 盏,亮灯率98.5%。

 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,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。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10.73 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0.6%,总量和增速均居主城第一位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3.12 万平方米,增长56.1% 。商品房销售额526.78 亿元,增长37.0%,其中住宅销售额429.68 亿元,增长42.1%。商品房去化周期缩短,全年商品房去化周期为5.7 个月,较上年缩短1.5 个月。商品房施工面积3478.38 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4.9%,其中住宅施工2051.22 万平方米,下降9.1%。

  全区以坚持绿色发展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,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和提升。全年空气质量(AQI)优良天数296 天,优良天数比例达80.9%。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降低,PM10、PM2.5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臭氧、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分别为0.070mg/m3、0.051mg/m3、0.012mg/m3、0.045mg/m3、0.133mg/m3 和1.4mg/m3,其中PM10、二氧化硫、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,Ⅰ~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87.5%,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,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.2 分贝,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.5 分贝。

  十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,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52元,同比增长9.4%,基本实现与经济同步发展。

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6元,同比增长8.9%,较上年加快1.0个百分点。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120元,增长2.8%;人均经营净收入1977元,增长17.0%;人均财产净收入2700元,增长10.6%;人均转移净收入5749元,增长37.0%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66元,占总支出的67.5%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.0%,较上年降低1.9个百分点。

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4元,同比增长9.5%。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、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6619元、3533元,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.9%、23.4%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40元,其中用于居住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交通通信、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17.5%、5.0%、14.7%、6.8%和11.7%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.3%,较上年降低1.7个百分点。

 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参保,社保水平持续提升,全区各类社会保险累计参保258万人次,新增8.3万人次,全民参保登记率达99.5%。其中城镇单位职工基本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47.60万人、30.98万人、32.08万人、26.56万人和26.07万人,同比分别增长7.9%、5.4%、5.4%、3.3%和4.0%。

  全区民政经费支出3.07亿元,同比增长17.1%。新增低保对象1707人,全区城乡低保对象达14610人,其中城镇低保2689人,农村低保11921人,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194.90万元,创历史新高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460元/月和300元/月,分别增长9.5%和30.4%。

  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扶贫开发长效机制,创新构建1%农村低收入人群滚动帮扶体系,全年帮扶1%农村低收入人口数*1893人。

  十一、教育、科学技术和文化*、卫生、体育*

  全区坚持立德树人,育人质量进一步提高;坚持共享发展,教育发展更加公平均衡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64 所,较上年增加27 所,其中普通中学43 所、职业学校10 所、小学86 所、幼儿园324所、特殊教育学校1 所,在校学生分别为5.87 万人、1.68 万人、8.99 万人、5.53 万人和110 人。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,中小学体育器材、音乐器材配套达标学校达128 所,占中小学总数的99.2%;美术器材配套达标率达100%。随着重庆八中整体划转渝北,积极发挥名校引领示范作用,办学效益明显提升。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、合格率、毕业率、升学率、巩固率均达100%,本科上线率79.0%,较上年提高5.6 个百分点,其中重本上线率36.8%,较上年提高10.4 个百分点。

 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,狠抓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,全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健全。全年科学技术支出#2.15 亿元,同比增长7.0%;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全年专利申请5645 件,位居全市第一位,专利授权3756 件,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.02件,高于全市4.47件。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试点企业#达32 家,较上年增加11 家。

  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,继续推进免费开放,优化基础服务,加强阵地建设。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34.20万册,电子图书总藏量57.00 万册,分别新增2.83万册、12.8万册;全年接待读者26.5 万人次,借还图书44.6万册次;文物藏品4430 件,藏品参观29.66 万人次,同比分别增长11.9%、18.6%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良好,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,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.78%,有线电视用户达13.6 万户。

  年末拥有各级卫生机构166 家,较上年增加12 家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77 家,妇幼保健院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 家。卫生机构床位数7872 张,较上年增加888 张;卫生机构人员11631人,较上年增加1620 人。

 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,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,体育产业稳步发展。全年新增健身路径51条,新建市级社区健身点10个,开展各类有规模的群体活动29 次。

  注:

  1. 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,正式数据以《渝北统计年鉴》为准。

  2. 综合中的就业、农业中的特色高效农业、交通运输中的客货运输量、环境保护、社会保障、1%农村低收入人口数、文化、体育等用*标注的段落或部分,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直属区(原北部新区)。

  3. 综合中的市场主体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和保障性住房、金融中的金融机构数、城市建设、科学技术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和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等用#标注的段落或部分,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文热点

读排行

重庆防诈骗广告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