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

热门搜索: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

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街镇 大湾镇 查看内容

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湾镇小河锣鼓走进课堂

2013-12-2 22:04| 发布者: 两路崽儿| 查看: 1855| 评论: 0

摘要: “太好了,太好了,这节音乐课要学习小河锣鼓了!”12月9日上午,随着大湾镇中学第三节上课铃声响起,该校初一、三班的学生欢呼雀跃地走进教室。 小河锣鼓起源于我区大湾镇,流传至今已有350年历史,2008年列入重庆 ...

    “太好了,太好了,这节音乐课要学习小河锣鼓了!”12月9日上午,随着大湾镇中学第三节上课铃声响起,该校初一、三班的学生欢呼雀跃地走进教室。

    小河锣鼓起源于我区大湾镇,流传至今已有350年历史,2008年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2011年8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    “今天是我给同学们上的第一堂课,主要了解吹奏唢呐的基本常识。”该镇小河锣鼓的传人之一、现年62岁的冉崇荣精神抖擞地站上讲坛,面向几十名学生开堂传艺。

    “这是我们镇的小河锣鼓第一次走进课堂,今后,每周都要邀请民间艺人利用音乐课向学生授课一次。”该镇镇长辜夕尹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
    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,其中,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重要举措之一,而我们镇小河锣鼓文化内涵和底蕴深厚,独具特色,所以我们让小河锣鼓走进课堂,发扬光大,使之成为我镇的文化支柱产业。”该镇党委书记江礼元介绍道。

    文化传承受到挑战
    开坛授课时不我待

    “小河锣鼓以盆鼓、更锣、小钵、铛锣等乐器组合,系一种纯打击乐,演奏曲目短小精干,节奏明快高亢,表现特定的意境、气氛、思想感情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”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小河锣鼓现在最常用的曲牌是《翻山岭》、《蛇过河》、《迎亲族》等。

    “近年来,由于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小河锣鼓的传承受到挑战,随着时间推移,一些曲牌正濒临消失的边缘。”该负责人说,该镇本来有五六支队伍,但外出打工的人多,留守的只有十多人,刚好够组合成一支队伍。

    据介绍,现有的队伍人员中,年龄大的有70多岁,最小的年龄也在40岁左右,小河锣鼓急需年轻一辈传承。

    市“非遗”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透露,就整个渝北区来说,1986年普查时,尚发现小河锣鼓有娃娃乐手及女子乐师,全区民间乐班有114个,民间乐手657人。但如今已锐减至32个乐班,仅存曲牌约280余文。

   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时不我待,而利用音乐课在中学生中普及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。

    据介绍,该传统艺术走进课堂后,受到中学生的普遍欢迎,不少学生学习兴致很高。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,学生们对小河锣鼓的知识将会有全面了解,其中一些学生会成为熟练操作手,这样小河锣鼓就会后继有人了。

    搭建平台发扬光大
    精心打造再现风采

    据了解,小河锣鼓一直盛行流传,长期以来,每逢大湾场镇的店、行等各业开张,农村每遇婚、寿等节庆活动,都要请小河锣鼓吹吹打打,营造出喜庆、祥和的氛围。

  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小河锣鼓也备受热捧。老艺人冉崇荣回忆:“那时我所在的艺班子几乎每天都有人家邀请,有吃有喝有收入,日子过得好不滋润!”

    冉崇荣介绍,最闹热的一回是1982年在大湾镇建兴村蒋兴贵家的那次献艺场面。主人家请了4支小河锣鼓队给生日宴会捧场,4支队伍“你方唱罢我登台”,暗中较劲,各显神通。当地群众“饱餐”了一顿小河锣鼓盛宴,主人家也高兴得不断发放喜钱。

    “我们除了邀请小河锣鼓传人走进课堂,每年培训中小学生3000人次之外,还将搜集整理历代民间传承资料,汇编小河锣鼓教材,对小河锣鼓进行保护,加强小河锣鼓骨干队伍、师资人员培训,组建小河锣鼓32支,保证各村(居)、学校常年有一支以上的专业队伍。”该镇相关负责人说,目前,小河锣鼓经过专家指导已发扬光大,在传统乐器组合艺术基础上加入了敲米筛、舞甑子等现代表演内容,丰富了小河锣鼓的内容和形式。

    据了解,该镇每逢节日喜庆活动,都会邀请小河锣鼓表演助阵,今年3月还组织队伍到重庆电视台“天天红歌会”栏目现场表演,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。

    “今后,我们的大小喜庆活动会有小河锣鼓队新人登台表演,这些新人就是不断培养的中学生熟练操作手。”该负责人说,只要通过政府持续不断的组织引导,小河锣鼓就会后继有人,并且一定会再现当年的风采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重庆防诈骗广告
返回顶部